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优质教学成果落地生根,2025年10月16日,“国培计划(2025)”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临颍小学数学的全体学员,在项目组的精心组织下,来到许昌市一中隆昌路校区,参加了主题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一等奖成果推广暨名家引领活动的区域教研。

活动开幕式由许昌市教研室刘中锋主任主持,许昌市教育局白艳辉副局长、吴正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正宪老师等出席并致辞。白局长强调,“厚重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耕课堂、勇于创新。吴正宪老师则从“爱的热情与爱的能力”出发,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践行育人使命。
解读“厚重”,明晰实践路径,许昌市教科研中心张红娜老师带来《“小的厚重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她从“厚重课堂”的内涵出发,提出其应具备“情感的真实性、内容的扎实性、活动的主动性、思维的灵动性、效果的高效性”,并结合课例,从“研读教材、关注学生、厚析课堂、厚积反思”四个维度,为教师们呈现了“厚重课堂”的实践框架,让抽象的理念变得可感可操作。

在微型课展示环节,多元呈现,演绎“厚重”魅力。许昌市湖滨路小学贾亦嫄老师的《数与形》,以“方向与位置”为典型模块,展现了数学知识的逻辑关联;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宋慧贞老师的《探秘“面的旋转”》,聚焦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想象与操作中建构知识;许昌实验小学杨蕾老师的《认识周长》,紧扣“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课标要求,融入尺规作图元素,创新教学形式;许昌市文峰路小学高利芳老师的《奇妙的比》,通过拓展课展示“同类量”的比,从倍数关系自然延伸到比的内涵,尽显数学知识的生长性。
现场课与专家点评:深度互动,共促成长。张红娜老师带来现场课《趣话“长度单位”》,以趣味化的情境、扎实的活动设计,诠释“厚重课堂”的实践样态。

课后,吴正宪老师进行面对面点评与交流。她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中“厚重课堂”与新课标理念的契合性,认为其在核心素养培养上有延伸与提升。针对每一节展示课,吴老师从教材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等角度精准点评,如建议《面的旋转》可在图片旋转前让学生先想象,《认识周长》可调整教学顺序以优化认知逻辑等,为教师们指明了改进方向。

下午,示范引领:名师授课,绽放教学智慧,吴正宪老师带来示范课《曹冲称象》。她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分析曹冲称象策略的过程中,发展推理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其灵动的教学风格、深刻的育人视角,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课后,许昌实验小学樊沛锋老师主持课后访谈,与吴老师深入探讨课堂设计背后的理念,为教师们搭建了与名师对话的桥梁。

主题报告:把握教材,发展核心素养。吴正宪老师的《把握新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推理意识》主题报告将活动推向高潮。以《曹冲称象》示范课堂为例,吴正宪老师以经典故事为切入点,抛出“数学课讲语文故事”的疑问,瞬间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模拟天平称物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基本事实,再鼓励学生用自创故事、符号表达等多种形式进行诠释,最终回归故事本质,用数学推理阐释曹冲称象的原理。课堂上,知识不再是生硬灌输,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体验中点燃推理热情,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跃迁。她结合新课标对“推理意识”的要求,强调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在教学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推理过程,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报告解读、课例展示、专家点评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呈现了“厚重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对“厚重课堂”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以“厚重”为追求,深耕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