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同课异构《圆的认识》(舞阳小学数学)

作者:陈会苹   编辑:张燕    时间:2025-10-22    点击数:

为提升农村骨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与文化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10月21日上午,“国培计划(2025)”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小学数学班(舞阳)全体学员来到许昌市许都路小学,参与一场以“图形与几何”为例的同课异构《圆的认识》的校本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东城区教研室李会平老师全程统筹指导,许都路小学王聪、光明路小学刘航、新东街小学雷偲艺三位优秀教师同台献课,为全体学员老师呈现了三场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教学盛宴。

活动开始,首先是来自许昌市许都路小学的王聪老师以生活中的圆为切入点,展示了年轮、水滴涟漪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圆的美与实用性。在教学中,他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不同圆的半径、直径,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归纳出半径和直径的性质。同时,他还拓展了圆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展现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接着许昌市兴业路小学的刘航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她通过动态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一本质特征。在探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她借助互动课件,让学生拖动点来改变半径长度,观察直径的变化,通过动态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数量关系,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然后来自许昌市新东街小学的雷偲艺老师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她通过对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引出“圆”这一曲线图形,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探究环节,雷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在实践中感悟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关系。她还结合生活实例,如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整个课堂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最后,许昌市东城区教研室的李会平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表现提出了表扬与鼓励,并真诚地对三位老师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与建议。李老师也指出大家在一起共同研讨,同课异构的目的就是取长补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教学当中的缺点,拿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彩。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解读教材、设计教学,展现了各自的教学智慧和风格。课后,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看到了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更对《圆的认识》这一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Copyright@许昌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回顾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 联系电话:0374-2968958 邮编:461000

您是到访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