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 编辑:张亚东 时间:2015-03-16 点击数:
许昌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积极拓展重点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在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2014年,实现了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和较好的就业质量。
一、基本情况
许昌学院2014届毕业生共有5183人,其中本科生4612人, 专科生571人。截止2014年12月31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13%,已就业人数4249人;专科生就业率为90.72%,已就业人数518人。
(一)就业流向
表1 毕业生就业流向统计表
流向分类 |
所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 |
本科生 |
专科生 |
公务员 |
1.30 |
0.70 |
事业单位 |
3.48 |
1.08 |
部队 |
1.50 |
1.15 |
企业 |
国有企业 |
11.54 |
6.57 |
民营企业 |
39.84 |
50.55 |
三资企业 |
14.81 |
12.75 |
升学 |
7.94 |
16.46 |
出国、出境 |
4.03 |
0.29 |
其他 |
7.69 |
1.17 |
总 计 |
92.13 |
90.72 |
(二)行业流向
表2 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流向统计表
行业名称 |
本科生就业人数占比(%) |
专科生就业人数占比(%) |
教育事业 |
16.02 |
1.40 |
科学研究事业 |
15.26 |
5.10 |
企业 |
制造业 |
17.41 |
20.20 |
金融业 |
8.28 |
4.20 |
信息产业 |
6.59 |
9.20 |
化工业 |
6.29 |
|
建筑业 |
5.60 |
21.70 |
二、就业趋势分析
(一)总体就业趋势
近年来,许昌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1%左右,未就业本科毕业生中有部分选择自主择业或者继续复习考研;毕业专科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左右。总体上说,许昌学院毕业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就业。电气、化工、材料、信息、经管、建筑、土木等优势学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文理科毕业生中升学比例相对较高;文理科及艺术类毕业生因目前社会需求相对较少,就业形势相对紧张。
(二)就业流向趋势
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是升学(读研或者专升本)和去企业,本科生升学率有所提升,进入企业的人数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产品研发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企业在提高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力的过程中,对高学历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
我校毕业生去往制造业的主要分布在化工、材料加工、电气、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等领域;去往教育事业的主要分布在中小学;去往金融业的主要集中在国有四大银行河南省所属市县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去往信息产业的主要集中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市县单位;去往能源行业的主要集中在国家电力公司河南省所属市县电力公司;去往建筑业的主要集中在河南万里路桥集团、许昌市政工程公司、中铁集团下属子公司等其他中小型企业。
三、就业满意度调查
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许昌学院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达95.07%,对所签工作的满意度为90.5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达到99.10%。我校毕业生以踏实勤奋、专业知识扎实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许昌学院始终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提升学生科研工作能力。一是普及与重点相结合。如开设“新生研讨课”,引导学生自我培养创新能力;探索实施学业导师制,设立机械、材料、软件及人文4个创新实践班,通过“个案式”、“处方式”培养,最大限度保障学生个性发展。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在本科生中推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良好效果;开放创新实验室,以实验教学、方案研究、专题培训的方式覆盖大部分研究生。三是交叉与专业相结合。如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单位联合构建创新团队,目前已注册创新团队300余支。
(二)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一是注重理论教育。如开设《创业管理》通识课,邀请著名企业家定期来校交流讲座,为学生创业提供专家咨询和指导。二是加强实践活动。以多个级别的创业实践赛事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拓宽学生创业视野;充分依托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创业经验。三是重视成果转化。依托学校创业园为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咨询与服务;为有良好前景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型创业项目提供权益性资本,帮助其实现成果转化。
(三)强化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一是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列入通识课程;打造“职通讲坛”,邀请专家来校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举办“我的大学,我的生涯”等活动,在低年级学生中宣传生涯教育的先进理念。二是强化求职训练。通过“模拟招聘、训练营、工作坊、职业咨询”等活动大赛四位一体开展求职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强化就业帮扶。宣传、鼓励学生参与“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国家和地方的基层就业项目。举办基层就业工作动员会、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培训。
五、就业情况对招生、培养计划的影响
(一)根据本科就业情况,合理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许昌学院本科招生计划的调整与编报主要依据当年学校确定的规模,结合专业的就业情况、招生情况、师资条件、学科优势与发展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其中就业情况是各专业事业计划调整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014年在确定本科招生计划时,学校对近三年平均就业率排名后20%的专业分别采取了计划调减、学院内专业之间计划调整、大类招生培养等措施,其中专业计划平均调减比例达到16.22%,超过全校平均调减率的2倍。此外,在编制各专业招生来源计划时,除了执行国家的招生政策外,学校更多的考虑了各专业未来与各地区行业和产业的紧密结合。
(二)根据行业需求,深化本科生教育改革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校企多主体协同培养适应和引领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突破“学科”、“专业”限制,设置模块化、复合型课程体系。比如,在我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同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开办的瑞贝卡学院;与许昌万里路桥有限公司开办的路桥学院等实施多主体协同、跨学科培养和团队学习模式,引起了社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