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拟投入31亿元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作者:周宏宪 编辑:牛裕琪 时间:2015-12-25 点击数:
据河南省教育厅网站消息,为贯彻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精神,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要求,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根据方案,河南省 2015年—2024年将安排31亿元,大力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力争到2024年,河南省 高校学科水平显著提升,5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前列,ESI排名进入前1%,或在权威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十名或前5%;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级专门人才,取得一批重大科研创新成果、发明技术专利和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显现;改革示范成效明显,试行学科特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协同攻关、人事制度、资源分配、绩效奖励等改革,取得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改革试验成果,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为实现目标,河南省将采取七大措施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一是凝练学科方向。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凝练若干相互支撑、相对稳定、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的学科方向,优化一批相互促进、交叉协同、集群发展的学科群,打造学科发展的高峰和增长点。
二是汇聚学科队伍。围绕学术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强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造就杰出学术人才和创新骨干人才,大力培育优秀青年骨干。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完善学科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制度。创造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环境,为卓越人才队伍凝神聚力、潜心治学提供保障。
三是培养创新人才。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国家使命、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科研为支撑,在科教结合、产学结合上形成稳定有效、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四是构建高端平台。以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整合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新突破。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若干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开放性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五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促进产业急需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应用,通过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直接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将科研创新与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
六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学科建设机制和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性人事管理机制、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推动跨学科、跨高校、跨系统、跨地区协作。
七是产出一流成果。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创新成果;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研究,产出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着力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难题;加强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以及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